当前位置 博文首页 > 樱雨楼:C++模板沉思录

    樱雨楼:C++模板沉思录

    作者:樱雨楼 时间:2021-02-18 10:34

    0 论抽象——前言

    故事要从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功能开始:

    请计算两个数的和。
    

    如果你对Python很熟悉,你一定会觉得:“哇!这太简单了!”,然后写出以下代码:

    def Plus(lhs, rhs):
    
        return lhs + rhs
    

    那么,C语言又如何呢?你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 这里写什么?*/ Plus(/* 这里写什么?*/ lhs, /* 这里写什么?*/ rhs)
    {
        return lhs + rhs;
    }
    

    也许你很快就能想到以下解法中的一些或全部:

    1. 硬编码为某个特定类型:
    int Plus(int lhs, int rhs)
    {
        return lhs + rhs;
    }
    

    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因为这样的Plus函数接口强行的要求两个实参以及返回值的类型都必须是int,或是能够发生隐式类型转换到int的类型。此时,如果实参并不是int类型,其结果往往就是错误的。请看以下示例:

    int main()
    {
        printf("%d\n", Plus(1, 2));          // 3,正确
        printf("%d\n", Plus(1.999, 2.999));  // 仍然是3!
    }
    
    1. 针对不同类型,定义多个函数
    int Plusi(int lhs, int rhs)
    {
        return lhs + rhs;
    }
    
    
    long Plusl(long lhs, long rhs)
    {
        return lhs + rhs;
    }
    
    
    double Plusd(double lhs, double rhs)
    {
        return lhs + rhs;
    }
    
    
    // ...
    

    这种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使得代码写起来像“汇编语言”(movl,movq,...)。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调用不同名称的函数(是的,C语言也不支持函数重载),这太可怕了。

    1. 使用宏
    #define Plus(lhs, rhs) (lhs + rhs)
    

    这种方案似乎很不错,甚至“代码看上去和Python一样”。但正如许许多多的书籍都讨论过的那样,宏,不仅“抛弃”了类型,甚至“抛弃”了代码。是的,宏不是C语言代码,其只是交付于预处理器执行的“复制粘贴”的标记。一旦预处理完成,宏已然不再存在。可想而知,在功能变得复杂后,宏的缺点将会越来越大:代码晦涩,无法调试,“莫名其妙”的报错...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哇!C语言真烂!居然连这么简单的功能都无法实现!”。但请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

    请计算两个数的和。
    

    仔细分析这句话:“请计算...的和”,意味着“加法”语义,这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实现(也许你会联想到汇编语言中的加法实现);而“两个”,则意味着形参的数量是2(也许你会联想到汇编语言中的ESS、ESP、EBP等寄存器);那么,“数”,意味着什么语义?C语言中,具有“数”这一语义的类型有十几种:int、double、unsigned,等等,甚至char也具有“数”的语义。那么,“加法”和“+”,“两个”和“形参的数量是2”,以及“数”和int、double、unsigned等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是抽象。

    高级语言的目的,就是对比其更加低级的语言进行抽象,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实现更加高级的功能。抽象,是一种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充满着智慧的思维活动。汇编语言抽象了机器语言,而C语言则进一步抽象了汇编语言:其将汇编语言中的各种加法指令,抽象成了一个简单的加号;将各种寄存器操作,抽象成了形参和实参...抽象思维是如此的普遍与自然,以至于我们往往甚至忽略了这种思维的存在。

    但是,C语言并没有针对类型进行抽象的能力,C语言不知道,也没有能力表达“int和double都是数字”这一语义。而这,直接导致了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功能”难以完美的实现。

    针对类型的抽象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编程语言世界出现了与C语言这样的“静态类型语言”完全不一样的“动态类型语言”。正如开头所示,在Python这样的动态类型语言中,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为每个变量提供类型,从而似乎“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种看似完美的动态类型语言,牺牲的却是极大的运行时效率!我们不禁陷入了沉思:真的没有既不损失效率,又能对类型进行抽象的方案了吗?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甚至感到些许绝望之时,C++的模板,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 新手村——模板基础

    1.1 函数模板与类模板

    模板,即C++中用以实现泛型编程思想的语法组分。模板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类型也可以是“变量”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C++中有二:函数模板和类模板。

    通过在普通的函数定义和类定义中前置template <...>,即可定义一个模板,让我们以上文中的Plus函数进行说明。请看以下示例:

    此为函数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T Plus(T lhs, T rhs)
    {
        return lhs + rhs;
    }
    
    
    int main()
    {
        cout << Plus(1, 2) << endl;          // 3,正确!
        cout << Plus(1.999, 2.999) << endl;  // 4.998,同样正确!
    }
    

    此为类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Plus
    {
        T operator()(T lhs, T rhs)
        {
            return lhs + rhs;
        }
    };
    
    
    int main()
    {
        cout << Plus<int>()(1, 2) << endl;             // 3,正确!
        cout << Plus<double>()(1.999, 2.999) << endl;  // 4.998,同样正确!
    }
    

    显然,模板的出现,使得我们轻而易举的就实现了类型抽象,并且没有(像动态类型语言那样)引入任何因为此种抽象带来的额外代价。

    1.2 模板形参、模板实参与默认值

    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Plus
    {
        T operator()(T lhs, T rhs)
        {
            return lhs + rhs;
        }
    };
    
    
    int main()
    {
        cout << Plus<int>()(1, 2) << endl;
        cout << Plus<double>()(1.999, 2.999) << endl;
    }
    

    上例中,typename T中的T,称为模板形参;而Plus<int>中的int,则称为模板实参。在这里,模板实参是一个类型。

    事实上,模板的形参与实参既可以是类型,也可以是值,甚至可以是“模板的模板”;并且,模板形参也可以具有默认值(就和函数形参一样)。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 int N, template <typename U, typename = allocator<U>> class Container = vector>
    class MyArray
    {
        Container<T> __data[N];
    };
    
    
    int main()
    {
        MyArray<int, 3> _;
    }
    

    上例中,我们声明了三个模板参数:

    1. typename T:一个普通的类型参数
    2. int N:一个整型参数
    3. template <typename U, typename = allocator<U>> class Container = vector:一个“模板的模板参数”

    什么叫“模板的模板参数”?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模板、类型和值,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语法组分。模板能够“创造”类型,而类型能够“创造”值。请参考以下示例以进行辨析:

    vector<int> v;
    

    此例中,vector是一个模板,vector<int>是一个类型,而v是一个值。

    所以,一个“模板的模板参数”,就是一个需要提供给其一个模板作为实参的参数。对于上文中的声明,Container是一个“模板的模板参数”,其需要接受一个模板作为实参 。需要怎样的模板呢?这个模板应具有两个模板形参,且第二形参具有默认值allocator<U>;同时,Container具有默认值vector,这正是一个符合要求的模板。这样,Container在类定义中,便可被当作一个模板使用(就像vector那样)。

    1.3 特化与偏特化

    模板,代表了一种泛化的语义。显然,既然有泛化语义,就应当有特化语义。特化,使得我们能为某些特定的类型专门提供一份特殊实现,以达到某些目的。

    特化分为全特化与偏特化。所谓全特化,即一个“披着空空如也的template <>的普通函数或类”,我们还是以上文中的Plus函数为例:

    // 不管T是什么类型,都将使用此定义...
    template <typename T>
    T Plus(T lhs, T rhs)
    {
        return lhs + rhs;
    }
    
    
    // ...但是,当T为int时,将使用此定义
    template <>  // 空空如也的template <>
    int Plus(int lhs, int rhs)
    {
        return lhs + rhs;
    }
    
    
    int main()
    {
        Plus(1., 2.);  // 使用泛型版本
        Plus(1, 2);    // 使用特化版本
    }
    

    那么,偏特化又是什么呢?除了全特化以外的特化,都称为偏特化。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意味深长,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除了全特化以外的...”,代表了template关键词之后的“<>”不能为空,否则就是全特化,这显而易见;其次,“...的特化”,代表了偏特化也必须是一个特化。什么叫“是一个特化”呢?只要特化版本比泛型版本更特殊,那么此版本就是一个特化版本。请看以下示例:

    // 泛化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struct _ {};
    
    
    // 这个版本的特殊之处在于:仅当两个类型一样的时候,才会且一定会使用此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_<T, T> {};
    
    
    // 这个版本的特殊之处在于:仅当两个类型都是指针的时候,才会且一定会使用此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struct _<T *, U *> {};
    
    
    // 这个版本“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所以不是一个特化,而是错误的重复定义
    template <typename A, typename B>
    struct _<A, B> {};
    

    由此可见,“更特殊”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语义,这赋予了模板极大的表意能力,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不断的见到特化所带来的各种技巧。

    1.4 惰性实例化

    函数模板不是函数,而是一个可以生成函数的语法组分;同理,类模板也不是类,而是一个可以生成类的语法组分。我们称通过函数模板生成函数,或通过类模板生成类的过程为模板实例化。

    模板实例化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惰性。这种惰性主要体现在类模板上。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Test
    {
        void Plus(const T &val)  { val + val; }
        void Minus(const T &val) { val - val; }
    };
    
    
    int main()
    {
        Test<string>().Plus("abc");
        Test<int>().Minus(0);
    }
    

    上例中,Minus函数显然是不适用于string类型的。也就是说,Test类对于string类型而言,并不是“100%完美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C++的做法十分宽松:不完美?不要紧,只要不调用那些“不完美的函数”就行了。在编译器层面,编译器只会实例化真的被使用的函数,并对其进行语法检查,而根本不会在意那些根本没有被用到的函数。也就是说,在上例中,编译器实际上只实例化出了两个函数:string版本的Plus,以及int版本的Minus。

    在这里,“懒惰即美德”占了上风。

    1.5 依赖型名称

    在C++中,“::”表达“取得”语义。显然,“::”既可以取得一个值,也可以取得一个类型。这在非模板场景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并不会引起接下来即将将要讨论的“取得的是一个类型还是一个值”的语义混淆,因为编译器知道“::”左边的语法组分的定义。但在模板中,如果“::”左边的语法组分并不是一个确切类型,而是一个模板参数的话,语义将不再是确定的。请看以下示例:

    struct A { typedef int TypeOrValue; };
    struct B { static constexpr int TypeOrValue = 0; };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C
    {
        T::TypeOrValue;  // 这是什么?
    };
    

    上例中,如果T是A,则T::TypeOrValue是一个类型;而如果T是B,则T::TypeOrValue是一个数。我们称这种含有模板参数的,无法立即确定语义的名称为“依赖型名称”。所谓“依赖”,意即此名称的确切语义依赖于模板参数的实际类型。

    对于依赖型名称,C++规定:默认情况下,编译器应认为依赖型名称不是一个类型;如果需要编译器将依赖型名称视为一个类型,则需要前置typename关键词。请看以下示例以进行辨析:

    T::TypeOrValue * N;           // T::TypeOrValue是一个值,这是一个乘法表达式
    typename T::TypeOrValue * N;  // typename T::TypeOrValue是一个类型,声明了一个这样类型的指针
    

    1.6 可变参数模板

    可变参数模板是C++11引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法。这里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可变参数模板表达了“参数数量,以及每个参数的类型都未知且各不相同”这一语义。如果我们希望实现一个简单的print函数,其能够传入任意数量,且类型互不相同的参数,并依次打印这些参数值,此时就需要使用可变参数模板。

    可变参数模板的语法由以下组分构成:

    1. typename...:声明一个可变参数模板形参
    2. sizeof...:获取参数包内参数的数量
    3. Pattern...:以某一模式展开参数包

    接下来,我们就基于可变参数模板,实现这一print函数。请看以下示例:

    // 递归终点
    void print() {}
    
    
    // 分解出一个val + 剩下的所有val
    // 相当于:void print(const T &val, const Types1 &Args1, const Types2 &Args2, const Types3 &Args3, ...)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Types>
    void print(const T &val, const Types &... Args)
    {
        // 每次打印一个val
        cout << val << endl;
    
        // 相当于:print(Args1, Args2, Args3, ...);
        // 递归地继续分解...
        print(Args...);
    }
    
    
    int main()
    {
        print(1, 2., '3', "4");
    }
    

    上例中,我们实现了一对重载的print函数。第一个print函数是一个空函数,其将在“Args...”是空的时候被调用,以作为递归终点;而第二个print函数接受一个val以及余下的所有val作为参数,其将打印val,并使用余下的所有val继续递归调用自己。不难发现,第二版本的print函数具有不断打印并分解Args的能力,直到Args被完全分解。

    2 平淡无奇却暗藏玄机的语法——sizeof与SFINAE

    2.1 sizeof

    “sizeof?这有什么可讨论的?”也许你会想。只要你学过C语言,那么对此必不陌生。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为sizeof这一“平淡无奇”的语法单独安排一节来讨论呢?这是因为sizeof有两个对于泛型编程而言极为重要的特性:

    1. sizeof的求值结果是编译期常量(从而可以作为模板实参使用)
    2. 在任何情况下,sizeof都不会引发对其参数的求值或类似行为(如函数调用,甚至函数定义!等),因为并不需要

    上述第一点很好理解,因为sizeof所考察的是类型,而类型(当然也包含其所占用的内存大小),一定是一个编译期就知道的量(因为C++作为一门静态类型语言,任何的类型都绝不会延迟到运行时才知道,这是动态类型语言才具有的特性),故sizeof的结果是一个编译期常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第二点意味深长。利用此特性,我们可以实现出一些非常特殊的功能。请看下一节。

    2.2 稻草人函数

    让我们以一个问题引出这一节的内容:

    如何实现:判定类型A是否能够基于隐式类型转换转为B类型?
    

    乍看之下,这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此时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引导(请注意“引导”一词的含义)编译器,在A到B的隐式类型转换可行时,走第一条路,否则,走第二条路?

    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A, typename B>
    class IsCastable
    {
    private:
    
        // 定义两个内存大小不一样的类型,作为“布尔值”
        typedef char __True;
        typedef struct { char _[2]; } __False;
    
    
        // 稻草人函数
        static A __A();
    
    
        // 只要A到B的隐式类型转换可用,重载确定的结果就是此函数...
        static __True __Test(B);
    
    
        // ...否则,重载确定的结果才是此函数(“...”参数的重载确定优先级低于其他一切可行的重载版本)
        static __False __Test(...);
    
    
    public:
    
        // 根据重载确定的结果,就能够判定出隐式类型转换是否能够发生
        static constexpr bool Value = sizeof(__Test(__A())) == sizeof(__True);
    };
    

    上例比较复杂,我们依次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声明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类型,作为假想的“布尔值”。也许你会有疑问,这里为什么不使用int或double之类的类型作为False?这是由于C语言并未规定“int、double必须比char大”,故为了“强行满足标准”(你完全可以认为这是某种“教条主义或形式主义”),这里采用了“两个char一定比一个char大一倍”这一简单道理,定义了False。

    然后,我们声明了一个所谓的“稻草人函数”,这个看似毫无意义的函数甚至没有函数体(因为并不需要,且接下来的两个函数也没有函数体,与此函数同理)。这个函数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个A类型的值“给sizeof看”。由于sizeof的不求值特性,此函数也就不需要(我们也无法提供)函数体了。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形如“T()”这样的写法,而需要声明一个“稻草人函数”呢?我想,不用我说你就已经明白原因了: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T都具有默认构造函数,而如果T没有默认构造函数,那么“T()”就是错误的。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声明了一对重载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区别有二:

    1. 返回值不同,一个是sizeof的结果为1的值,而另一个是sizeof的结果为2的值
    2. 形参不同,一个是B,一个是“...”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这一对重载函数传入一个A类型的值时,由于“...”参数的重载确定优先级低于其他一切可行的重载版本,只要A到B的隐式类型转换能够发生,重载确定的结果就一定是调用第一个版本的函数,返回值为__True;否则,只有当A到B的隐式类型转换真的不可行时,编译器才会“被迫”选择那个编译器“最不喜欢的版本”,从而使得返回值为__False。返回值的不同,就能够直接体现在sizeof的结果不同上。所以,只需要判定sizeof(__Test(__A()))是多少,就能够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了。下面请看使用示例:

    int main()
    {
        cout << IsCastable<int, double>::Value << endl;  // true
        cout << IsCastable<int, string>::Value << endl;  // false
    }
    

    可以看出,输出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2.3 SFINAE

    SFINAE(Substitution Failure Is Not An Error,替换失败并非错误)是一个高级模板技巧。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一拗口的词语:“替换失败并非错误”。

    什么是“替换”?这里的替换,实际上指的正是模板实例化;也就是说,当模板实例化失败时,编译器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这句话看上去似乎莫名其妙,也许你会有疑问:那怎么样才认为是一个错误?我们又为什么要讨论一个“错误的东西”呢?让我们以一个问题引出这一技巧的意义:

    如何判定一个类型是否是一个类类型?
    

    “哇!这个问题似乎比上一个问题更难啊!”也许你会这么想。不过有了上一个问题的铺垫,这里我们依然要思考的是:一个类类型,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东西是非类类型所没有的?(这样我们似乎就能让编译器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做出抉择)

    也许你将恍然大悟:类的成员指针。

    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IsClass
    {
    private:
    
        // 定义两个内存大小不一样的类型,作为“布尔值”
        typedef char __True;
        typedef struct { char _[2]; } __False;
    
    
        // 仅当T是一个类类型时,“int T::*”才是存在的,从而这个泛型函数的实例化才是可行的
        // 否则,就将触发SFINAE
        template <typename U>
        static __True __Test(int U::*);
    
    
        // 仅当触发SFINAE时,编译器才会“被迫”选择这个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U>
        static __False __Test(...);
    
    
    public:
    
        // 根据重载确定的结果,就能够判定出T是否为类类型
        static constexpr bool Value = sizeof(__Test<T>(0)) == sizeof(__True);
    };
    

    同样,我们首先定义了两个内存大小一定不一样的类型,作为假想的“布尔值”。然后,我们声明了两个重载模板,其分别以两个“布尔值”作为返回值。这里的关键在于,重载模板的参数,一个是类成员指针,另一个是“...”。显然,当编译器拿到一个T,并准备生成一个“T:??”时,仅当T是一个类类型时,这一生成才是正确的,合乎语法的;否则,这个函数签名将根本无法被生成出来,从而进一步的使得编译器“被迫”选择那个“最不喜欢的版本”进行调用(而不是认为这个“根本无法被生成出来”的模板是一个错误)。所以,通过sizeof对__Test的返回值大小进行判定,就能够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了。下面请看使用示例:

    int main()
    {
        cout << IsClass<double>::Value << endl;  // false
        cout << IsClass<string>::Value << endl;  // true
    }
    

    可以看出,输出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2.4 本章后记

    sizeof,作为一个C语言的“入门级”语法,其“永不求值”的特性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本章中,我们充分利用了sizeof的这种“永不求值”的特性,做了很多“表面工程”,仅仅是为了“给sizeof看”;同理,SFINAE技术似乎也只是在“找编译器的麻烦,拿编译器寻开心”。但正是这些“表面工程、找麻烦、寻开心”,让我们得以实现了一些非常不可思议的功能。

    3 类型萃取器——Type Traits

    Traits,中文翻译为“特性”,Type Traits,即为“类型的特性”。这是个十分奇怪的翻译,故很多书籍对这个词选择不译,也有书籍将其翻译为“类型萃取器”,十分生动形象。

    Type Traits的定义较为模糊,其大致代表了这样的一系列技术:通过一个类型T,取得另一个基于T进行加工后的类型,或对T基于某一标准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本章中,我们以几个经典的Type Traits应用,来见识一番此技术的精妙。

    3.1 为T“添加星号”

    第一个例子较为简单:我们需要得到T的指针类型,即:得到“T *”。此时,只需要将“T *”通过typedef变为Type Traits类的结果即可。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AddStar { typedef T *Type; };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AddStar<T *> { typedef T *Type; };
    
    
    int main()
    {
        cout << typeid(AddStar<int>::Type).name() << endl;    // int *
        cout << typeid(AddStar<int *>::Type).name() << endl;  // int *
    }
    

    这段代码十分简单,但似乎我们写了两遍“一模一样”的代码?认真观察和思考即可发现:特化版本是为了防止一个已经是指针的类型发生“升级”而存在的。如果T已经是一个指针类型,则Type就是T本身,否则,Type才是“T *”。

    3.2 为T“去除星号”

    上一节,我们实现了一个能够为T“添加星号”的Traits,这一节,我们将实现一个功能与之相反的Traits:为T“去除星号”。

    “简单!”也许你会想,并很快给出了以下实现: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RemoveStar { typedef T Type; };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RemoveStar<T *> { typedef T Type; };
    
    
    int main()
    {
        cout << typeid(RemoveStar<int>::Type).name() << endl;    // int
        cout << typeid(RemoveStar<int *>::Type).name() << endl;  // int
    }
    

    似乎完成了?不幸的是,这一实现并不完美。请看以下示例:

    int main()
    {
        cout << typeid(RemoveStar<int **>::Type).name() << endl;  // int *,哦不!
    }
    

    可以看到,我们的上述实现只能去除一个星号,当传入一个多级指针时,并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该如何是好?我们不禁想到:如果能够实现一个“while循环”,就能去除所有的星号了。虽然模板没有while循环,但我们知道:递归正是循环的等价形式。请看以下示例:

    // 递归终点,此时T真的不是指针了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RemoveStar { typedef T Type; };
    
    
    // 当T是指针时,Type应该是T本身(已经去除了一个星号)继续RemoveStar的结果
    template <typename T>
    struct RemoveStar<T *> { typedef typename RemoveStar<T>::Type Type; };
    

    上述实现中,当发现T选择了特化版本(即T本身是指针时),就会递归地对T进行去星号,直到T不再选择特化版本,从而抵达递归终点为止。这样,就能在面对多级指针时,也能够得到正确的Type。下面请看使用示例:

    int main()
    {
        cout << typeid(RemoveStar<int **********>::Type).name() << endl;  // int
    }
    

    可以看出,输出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显然,使用这样的Traits是具有潜在的较大代价的。例如上例中,为了去除一个十级指针的星号,编译器竟然需要实例化出11个类!但好在这一切均发生在编译期,对运行效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3.3 寻找“最强大类型”

    让我们继续讨论前言中的Plus函数,以引出本节所要讨论的话题。目前我们给出的“最好实现”如下:

    template <typename T>
    T Plus(T lhs, T rhs)
    {
        return lhs + rhs;
    }
    
    
    int main()
    {
        cout << Plus(1, 2) << endl;  // 3,正确!
    }
    

    但是,只要在上述代码中添加一个“.”,就立即发生了问题:

    int main()
    {
        cout << Plus(1, 2.) << endl;  // 二义性错误!T应该是int还是double?
    }
    

    上例中,由于Plus模板只使用了单一的一个模板参数,故要求两个实参的类型必须一致,否则,编译器就不知道T应该是什么类型,从而引发二义性错误。但显然,任何的两种“数”之间都应该是可以做加法的,所以不难想到,我们应该使用两个而不是一个模板参数,分别作为lhs与rhs的类型,但是,我们立即就遇到了新的问题。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T1, typename T2>
    /* 这里应该写什么?*/ Plus(T1 lhs, T2 rhs)
    {
        return lhs + rhs;
    }
    

    应该写T1?还是T2?显然都不对。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方法,其能够获取到T1与T2之间的“更强大类型”,并将此“更强大类型”作为返回值。进一步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出一个能够获取到任意数量的类型之中的“最强大类型”的方法。

    应该怎么做呢?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确实是难以想到的。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typename A, typename B>
    class StrongerType
    {
    private:
    
        // 稻草人函数
        static A __A();
        static B __B();
    
    
    public:
    
        // 3目运算符表达式的类型就是“更强大类型”
        typedef decltype(true ? __A() : __B()) Type;
    };
    
    
    int main()
    {
        cout << typeid(StrongerType<int, char>::Type).name() << endl;    // int
        cout << typeid(StrongerType<int, double>::Type).name() << endl;  // double
    }
    

    上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两个“稻草人函数”,用以分别“获取”类型为A或B的值“给decltype看”。然后,我们使用了decltype探测三目运算符表达式的类型,不难发现,decltype也具有sizeof的“不对表达式进行求值”的特性。由于三目运算符表达式从理论上可能返回两个值中的任意一个,故表达式的类型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更强大类型”。随后的用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了获取两个类型之间的“更强大类型”的Traits以后,我们不难想到:N个类型之中的“最强大类型”,就是N - 1个类型之中的“最强大类型”与第N个类型之间的“更强大类型”。请看以下示例:

    // 原型
    // 通过typename StrongerType<Types...>::Type获取Types...中的“最强大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Types>
    class StrongerType;
    
    
    // 只有一个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StrongerType<T>
    {
        // 我自己就是“最强大的”
        typedef T Type;
    };
    
    
    // 只有两个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A, typename B>
    class StrongerType<A, B>
    {
    private:
    
        // 稻草人函数
        static A __A();
        static B __B();
    
    
    public:
    
        // 3目运算符表达式的类型就是“更强大类型”
        typedef decltype(true ? __A() : __B()) Type;
    };
    
    
    // 不止两个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Types>
    class StrongerType<T, Types...>
    {
    public:
    
        // T和typename StrongerType<Types...>::Type之间的“更强大类型”就是“最强大类型”
        typedef typename StrongerType<T, typename StrongerType<Types...>::Type>::Type Type;
    };
    
    
    int main()
    {
        cout << typeid(StrongerType<char, int>::Type).name() << endl;          // int
        cout << typeid(StrongerType<int, double>::Type).name() << endl;        // double
        cout << typeid(StrongerType<char, int, double>::Type).name() << endl;  // double
    }
    

    通过递归,我们使得所有的类型共同参与了“打擂台”,这里的“擂台”,就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的StrongerType的双类型版本,而“打擂台的最后大赢家”,则正是我们所寻求的“最强大类型”。

    有了StrongerType这一Traits后,我们就可以实现上文中的双类型版本的Plus函数了。请看以下示例:

    // Plus函数的返回值应该是T1与T2之间的“更强大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T1, typename T2>
    typename StrongerType<T1, T2>::Type Plus(T1 lhs, T2 rhs)
    {
        return lhs + rhs;
    }
    
    
    int main()
    {
        Plus(1, 2.);  // 完美!
    }
    

    至此,我们“终于”实现了一个最完美的Plus函数。

    3.4 本章后记

    本章所实现的三个小工具,都是STL的type_traits库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最后实现的获取“最强大类型”的工具:这一工具所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其多次出现在多部著作中。由于decltype(以及可变参数模板)是C++11的产物,故很多较老的书籍对此问题给出了“无解”的结论,或只能给出一些较为牵强的解决方案。

    4 “压榨”编译器——编译期计算

    值也能成为模板参数的一部分,而模板参数是编译期常量,这二者的结合使得通过模板进行(较复杂的)编译期计算成为了可能。由于编译器本就不是“计算器”,故标题中使用了“压榨”一词,以表达此技术的“高昂的编译期代价”以及“较大的局限性”的特点;同时,合理的利用编译期计算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程序的效率,故“压榨”也有“压榨性能”之意。

    本章中,我们以一小一大两个示例,来讨论编译期计算这一巧妙技术的应用。

    4.1 编译期计算阶乘

    编译期计算阶乘是编译期计算技术的经典案例,许多书籍对此均有讨论(往往作为“模板元编程”一章的首个案例)。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普通的阶乘函数的实现:

    int Factorial(int N)
    {
        return N == 1 ? 1 : N * Factorial(N - 1);
    }
    

    这个实现很简单,这里就不对其进行详细讨论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这个函数“翻译”为一个编译期就进行计算并得到结果的“函数”。请看以下示例:

    // 递归起点
    template <int N>
    struct Factorial
    {
        static constexpr int Value = N * Factorial<N - 1>::Value;
    };
    
    
    // 递归终点
    template <>
    struct Factorial<1>
    {
        static constexpr int Value = 1;
    };
    
    
    int main()
    {
        cout << Factorial<4>::Value;  // 编译期就能获得结果
    }
    

    观察上述代码,不难总结出我们的“翻译”规则:

    1. 形参N(运行时值)变为了模板参数N(编译期值)
    2. “N == 1”这样的“if语句”变为了模板特化
    3. 递归变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模板(Factorial<N - 1>),这也意味着循环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实现
    4. “return”变为了一个static constexpr变量

    上述四点“翻译”规则几乎就是编译期计算的全部技巧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以一个更复杂的例子来继续讨论这一技术的精彩之处:编译期分数的实现。

    4.2 编译期分数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有了上一节的铺垫,我们不难发现:分数正是一个可以使用编译期计算技术的极佳场合。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编译期分数类。编译期分数类的实现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通过一个“构造函数”将模板参数保留下来,作为静态数据成员即可。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long long __Numerator, long long __Denominator>
    struct Fraction
    {
        // “构造函数”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Numerator   = __Numerator;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Denominator = __Denominator;
    
    
        // 将编译期分数转为编译期浮点数
        template <typename T = double>
        static constexpr T Eval() { return static_cast<T>(Numerator) / static_cast<T>(Denominator); }
    };
    
    
    int main()
    {
        // 1/2
        typedef Fraction<1, 2> OneTwo;
    
        // 0.5
        cout << OneTwo::Eval<>();
    }
    

    由使用示例可见:编译期分数的“实例化”只需要一个typedef即可;并且,我们也能通过一个编译期分数得到一个编译期浮点数。

    让我们继续讨论下一个问题:如何实现约分和通分?

    显然,约分和通分需要“求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法。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两个算法的“普通”实现:

    // 求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long long GreatestCommonDivisor(long long lhs, long long rhs)
    {
        return rhs == 0 ? lhs : GreatestCommonDivisor(rhs, lhs % rhs);
    }
    
    
    // 求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long long LeastCommonMultiple(long long lhs, long long rhs)
    {
        return lhs * rhs / GreatestCommonDivisor(lhs, rhs);
    }
    

    根据上一节的“翻译规则”,我们不难翻译出以下代码:

    // 对应于“return rhs == 0 ? ... : GreatestCommonDivisor(rhs, lhs % rhs)”部分
    template <long long LHS, long long RHS>
    struct __GreatestCommonDivisor
    {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__Value = __GreatestCommonDivisor<RHS, LHS % RHS>::__Value;
    };
    
    
    // 对应于“return rhs == 0 ? lhs : ...”部分
    template <long long LHS>
    struct __GreatestCommonDivisor<LHS, 0>
    {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__Value = LHS;
    };
    
    
    // 对应于“return lhs * rhs / GreatestCommonDivisor(lhs, rhs)”部分
    template <long long LHS, long long RHS>
    struct __LeastCommonMultiple
    {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__Value = LHS * RHS /
            __GreatestCommonDivisor<LHS, RHS>::__Value;
    };
    

    有了上面的这两个工具,我们就能够实现出通分和约分了。首先,我们可以改进一开始的Fraction类,在“构造函数”中加入“自动约分”功能。请看以下示例:

    template <long long __Numerator, long long __Denominator>
    struct Fraction
    {
        // 具有“自动约分”功能的“构造函数”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Numerator = __Numerator /
            __GreatestCommonDivisor<__Numerator, __Denominator>::__Value;
    
        static constexpr long long Denominator = __Denominator /
            __GreatestCommonDivisor<__Numerator, __Denominator>::__Value;
    };
    
    
    int main()
    {
        // 2/4 => 1/2
        typedef Fraction<2, 4> OneTwo;
    }
    

    可以看出,我们只需在“构造函数”中添加对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其最大公约数的运算,就能够实现“自动约分”了。

    接下来,我们来实现分数的四则运算功能。显然,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结果还是一个分数,故我们只需要通过using,将“四则运算模板”与“等价的结果分数模板”连接起来即可实现。请看以下示例:

    // FractionAdd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编译期分数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LHS, typename RHS>
    using FractionAdd = Fraction<
    
        // 将通分后的分子相加
        LHS::Numerator * __CommonPoints<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LValue +
        RHS::Numerator * __CommonPoints<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RValue,
    
        // 通分后的分母
        __LeastCommonMultiple<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Value
    
        // 自动约分
    >;
    
    
    // FractionMinus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编译期分数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LHS, typename RHS>
    using FractionMinus = Fraction<
    
        // 将通分后的分子相减
        LHS::Numerator * __CommonPoints<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LValue -
        RHS::Numerator * __CommonPoints<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RValue,
    
        // 通分后的分母
        __LeastCommonMultiple<LHS::Denominator, RHS::Denominator>::__Value
    
        // 自动约分
    >;
    
    
    // FractionMultiply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编译期分数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LHS, typename RHS>
    using FractionMultiply = Fraction<
    
        // 分子与分子相乘
        LHS::Numerator * RHS::Numerator,
    
        // 分母与分母相乘
        LHS::Denominator * RHS::Denominator
    
        // 自动约分
    >;
    
    
    // FractionDivide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编译期分数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LHS, typename RHS>
    using FractionDivide = Fraction<
    
        // 分子与分母相乘
        LHS::Numerator * RHS::Denominator,
    
        // 分母与分子相乘
        LHS::Denominator * RHS::Numerator
    
        // 自动约分
    >;
    
    
    int main()
    {
        // 1/2
        typedef Fraction<1, 2> OneTwo;
    
        // 2/3
        typedef Fraction<2, 3> TwoThree;
    
        // 2/3 + 1/2 => 7/6
        typedef FractionAdd<TwoThree, OneTwo> TwoThreeAddOneTwo;
    
        // 2/3 - 1/2 => 1/6
        typedef FractionMinus<TwoThree, OneTwo> TwoThreeMinusOneTwo;
    
        // 2/3 * 1/2 => 1/3
        typedef FractionMultiply<TwoThree, OneTwo> TwoThreeMultiplyOneTwo;
    
        // 2/3 / 1/2 => 4/3
        typedef FractionDivide<TwoThree, OneTwo> TwoThreeDivideOne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