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文首页 > MaoLin Tian's Blog:【毕业N年系列】 毕业第三年

    MaoLin Tian's Blog:【毕业N年系列】 毕业第三年

    作者:[db:作者] 时间:2021-07-06 18:03

    距离上一篇 【毕业N年系列 毕业第二年】已经过去一年时间了。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一个简单的想法竟然能坚持到第三年,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吧,在耄耋古稀之年依然能回看自己的人生。

    职业生涯

    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个通用的模版: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复盘,问题的处理方式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一致的:螺旋向上。如果说处理问题的前三个步骤是螺旋的过程,那么反思复盘就是向上的过程。那么【毕业N年系列】就是反思复盘这样的一个过程吧,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你觉得自己在增长,会比上一年更加成熟,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多也更深刻一些。

    如果说问题有长短,那么职业生涯规划确实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去年的5月份左右,受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的裁员也些许波及到了我们,那个时候第一次产生了危机感,虽然应该不会涉及到我,但是之前总觉得自己会一直在当时的公司呆下去的想法有了一些转变,于是试探性的去接触了一下市场,发现了自己的一些GAP,如果看过2020年终总结:焦虑逝于行动之时这篇大概会了解。诸多焦虑其实最大的根因还是职业生涯,年轻的时候还是事业为重嘛,况且如果职业生涯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的焦虑也很难产生了。2020年的那半年其实如年终总结提到的一样,一直在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差距,2021年的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的面试,就如校招时候的折戟成沙一样,一开始的面试就是一连串的挂面,等到第一个公司的面试到达了HR的时候,剩下的公司也就顺理成章的都几乎走到了终面,所以面对同样问题的朋友们也不用太担心。

    遇到问题

    其实跳槽这件事,疫情期间的全国范围裁员是直接遇到的问题,直接引起内心触动的东西,但是基于此引发的更深层次的反思才是源动力和根因,按照我早期给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毕业三年是一个质变的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我需要有一次改变,而这种改变不能随意而是有目的的改变。

    分析问题

    我这样分析这个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个:

    • 完全切换为Java技术栈,完全的拥抱Java生态,通过对市场的接触和C#招聘遇到的一些窘境,这是迫切需要改变的一点
    • 技术为业务而服务,之前三年工作都是B端的业务,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内容理应继续是B端的顺延,不频繁的换大方向才是持续成长之道,换言之业务要保持延续性
    • 切换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更为核心的部门,虽然当前的公司在垂直业务领域很强,是独角兽,但是日常能接触到的业务内容有限,反馈的链路比较长,工作内容横向但不纵深,继续在B端方向上前进需要找一个业务场景,最好是从0到1,历史负债少、容易出成果的方向去努力
    • 当然工作就是养家糊口,涨薪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目标满足这四个条件,就可以进入备选,然后再从中精挑洗选最为合适的,结合公司福利、团队氛围、领导能力和工作节奏去综合的考虑最终确定。当然最终这些目标也都达到了,同时也试探到了自己实力的上限也就不再面了。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相当于确定了目标,那么解决问题就是目标的达成,解决问题怎么做呢,我依据Java的通用技术栈和在公司学到的东西相结合整理了一张技术栈的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和需要补充的内容后,可以将这些目标按照优先级和时间线分散到另一张带有优先级的导图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标拆解的粒度足够小之后,将小目标分散在onenote的周工作目标中,这样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走完所有目标,最终的大目标也就能达成了,这就是小学课本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吧。

    人会恐惧和焦虑一部分来自于自己未知的事情,事实上,人的大多数恐惧和焦虑都来源于此。换句话说,这个事情就放在那里,别人了解过你就觉的别人很厉害,其实这个事情处理起来并不复杂,你和别人之间的GAP就是学习和了解而已,无论是技术还是业务,甚或是更具体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这就是学习和经验的意义和魅力。你学习或是经历后就会觉得这也不过如此么,不过在学习和了解之前还是保持足够的敬畏,虚心的向别人请教,这样你了解这件事情的过程才会更加快和透彻,最后在自己了解和学习完不妨做个沉淀记录,分享给更多人。

    我觉得通过消除信息差可以让更多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件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些东西是我第一次参加社招时的一系列经历感知出来的,社招不像校招,校招时小伙伴们一起互相改简历,一起查学校,互相助攻,信息共享,这一切在社招的时候都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网上能得到的信息也都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我也准备了一篇社招攻略互联网社招攻略供大家参考,目前这篇Blog只有大概的组织框架,接下来我会花些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总结沉淀。

    反思复盘

    最后就是反思复盘,也就是诸位所能看到的这篇blog以及上文提到的《互联网求职攻略》了,但二者定位也略有不同。攻略是给新手看的用于消息信息差的更加具体的内容,这篇BLOG想要阐述的是一些形而上的体验和感悟。

    感情生活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迎接老丈人一家游玩北京。掐指一算和老婆共同生活了也将近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时间在磨合的期间也有过小的争论,好在我们都能理解包容对方,也让彼此更加坚定了一起走下去的决心,还记得我之前在《围城》十年这篇文章里描述过这样一种感情:

    「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只是缺少理解或者说是乐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终其一生都有很多劳碌和抱怨;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地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你们也许还没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还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又有双方努力的经营,在情感上互相依赖,道德上有一定约束,生活上充满情趣。这样的婚姻绝不至于坟墓,而是熠熠闪烁的星星。同时好的感情也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在《毕业第五年》的Blog里就会有我和老婆就会步入婚姻的殿堂的描写了,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一些感悟和认知

    在过去的一整年中我学习和了解了很多东西,和不同的人交谈,有了一些收获,零散的整理在这里:

    • 一个人吃的苦和享的福是恒定的,年轻时候多吃点儿苦,积攒财富和名望,中年之后就能少些焦虑,可以享一些福,并且回望自己的人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所以吃苦要趁早,朴素而真实的道理,这是老丈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的。
    • 要知道毕业前十年赚钱总和可能都没有第十一年一年赚的多,这是积累导致质变定律,所以看待问题要有长期的视野,不能短视,选择的业务方向要宽广长远且局限性小,而且要尽快走上领导岗位,自己独当一面承担一部分业务,这是原公司的一个超级大佬告诉我的。
    • 我们所熟知的技术,它们的使命都是解决业务问题,公司说白了就是开展某项赚钱业务的法人,如果技术不为业务服务,那么它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技术是手段,业务才是目的。这是面试过程中一个大佬告诉我的,虽然最终没有去那个公司,但是他同我的这段谈话让我印象深刻。
    • 技术的框架学习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它们只是工具,要透过工具去探寻里面的思想,甚至结合自己的想法改造技术框架,也就是改造工具。如同学技术框架这件事一样,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也要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一件事情抽象总结,横向纵向对比,归纳甚至演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就体现在这里,有严谨的计划管理和自驱力、洞察力,那么任何事情套用进来都能快速上手。这是我和武哥以及玲姐在不同时期聊天时他们都反复强调的东西。
    • 不说废话,由虚到实,不说谎话,和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认为这句话说了和不说一样没有意义那么最好不要因为害怕冷场而说这句废话,这样会让人觉得你不那么专业而且有可能从这句不必要的话里发现一些坑去深究那就完蛋了;由虚到实可以说是一个谈话小技巧吧,当别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的去回答可以让回答很有逻辑和层次感;不说谎话,坦诚相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如果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说的虚一点,但是真实的话。谎话觉得会让自己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坦诚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极坏,这是我在面试的过程中学到的一些小技巧。
    • 做事情要不设边界,我之前一直觉得为什么我一个程序员不让我好好写代码,整这么多流程环节,写文档、PPT,其实现在在脉脉上还能看到诸多这类的吐槽,其实有些讨论很有失偏颇,不甚客观。流程严谨看似繁琐了实则却减少了大量的沟通成本、降低了出错几率;写文档看似无聊实则能进行一些总结沉淀、分享甚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做PPT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是梳理自己思维的一种不错方式。当然凡事不可过,只有觉的一件事情有内在价值的时候再去做这些工作才真正有用,如果没有价值驱动那无疑确实是表面功夫。其实一个真正的程序员要做的是有创造性的工作,能对现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无论是站在产品经理的视角或是测试的视角,甚至设计的视角,不设边界可以让自己的上限更高一些。这是IPD流程和价值理论告诉我的。
    • 正如特别喜欢的《毛骗》剧组的另一部佳作《杀不死》: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句鸡汤,但是自己经历了之后就会觉出点儿什么来:真正的在追寻一个目标的时候必然会经历一些搏斗与努力,或是挑灯夜战、或是宵衣旰食,很多东西会试图让你放弃,杀死你心中的希望,譬如舒适圈、机会成本、巨大的GAP,抑或是懒觉或休闲时光的娱乐,如果你被杀死了,那么你之后就只能继续活在焦虑、抱怨之中,而如果杀不死你,那么你非但能自我掌控命运,还学会了很多应对下一个更大挑战的方法,有了应对下一个更大挑战的信心和坚毅的决心,潜意识会认为自己可以达成自己想要做成的任何事,最后你会达到自己最初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这是我这几年学习和工作获取到的一些道理。

    说真的,只有经历过才觉得我们小时候听的很多道理都是对的,但是因为它们太精炼而我们又没有经历过具体的事情才觉得像是空话。当然在吸收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去综合考虑,道理都是在具体的场景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也很容易沦为空谈。

    写在最后

    最后回应下去年的希冀,今天写毕业第三年的时候,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依然不怎么乐观,但是国内的情况还挺好的,希望明年写毕业第四年的时候,疫情能彻底绝迹吧,世界和平【2021年6月15日写于北京】。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