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文首页 > 一生悬命的博客:考研杂感

    一生悬命的博客:考研杂感

    作者:[db:作者] 时间:2021-07-06 09: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研杂感

    预录取名单出来已经一周了,之前就想着写点什么,结果一直拖到现在……,正好放假了学校也安静不少,正适合写点总结啥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个人回顾,作为这一阶段的一个记录,各位可以自行取舍。其实无论是在备考过程中还是考完,我都觉得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所以我的杂感中劝诫会多一点吧。


    目录

    初试

    数学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总结&Tips

    复试


    初试

    我备战考研的开始时间应该算是比较晚的,四月才算正式开始。寒假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各种“寒假打卡班”、“寒假集训课程”等等等,还有不少人看完同济教材上册了。由于缺少为长远目标做准备的经验或者说缺乏个人规划的能力,我当时内心没有丝毫波动,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依然当着快乐肥宅。开学以后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方面刚开学不好旷课,另一方面没有制定进度规划,没什么紧张感,所以复习以龟速推进,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才确定了考什么学校、才知道了842、408什么意思、才知道专业课该买什么书、才知道原来还有网课、才知道我考的是数二……总而言之,中前期我一直是后知后觉,一直到3月29日听了本院上岸的学长学姐经验讲座后才有了大概的规划,也开始从早到晚待在考研教室。

    从四月开始到期末,这段时间复习效率并不高,总是感觉有各种琐事,并且也一直以“上学事情就是多,等暑假了可以火力全开”来安慰自己。然而事实是,我暑假也没把握好,暑假留校期间感觉整个校园都是自己的,从头到脚都弥漫着一股慵懒的气息,很多天都是八九点才起,在图书馆座位相互隔离的考研区,一个人玩手机动不动就会超时,明明就是在做完一篇阅读或者做完一组题后想拿起手机看一眼(手贱)结果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奉劝大家千万别有这种习惯,杀伤力非常大尤其是我这种拿起手机就会被转移注意力的,即使是本来想查个单词,拿起手机后:我想干嘛来着?算了,玩一会吧。下午睡个午觉就到两三点了,再醒个觉惆怅一下(话说夏天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一个下午也没做什么就可以去看盛夏绚烂的晚霞了。一天下来反而是晚上学的多一点。

    对于考研er来说,暑假的确是黄金时间,并且听学长学姐说暑假过后也是退考的高峰期,因为经过了一个暑假,大家基本上对自己的进度、水平也心里有数了。对于在暑假期间基本没总结回顾的我来说,(其实也带有逃避的意味吧)在假期结束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也得认真总结一下了,结果发现自己果然进度慢了很多,不仅是和其他人比,距离我放假前制定的目标也远的很,怅然若失地发现暑假就这样过去了……9月!现在已经是9月了!距离考试三个月的9月!于是乎我理所应当地慌了,并且为之前浪费时间而后悔、愧疚……现在想想,主要还是自己心思不在学习上,常常为一点小事占用很长时间,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内心真实活动其实是高兴吧,就像坐车时可以名正言顺地玩手机一样,每次需要处理与学习无关的事的时候,都会以“我不得不去做”来自欺欺人,并有意或无意地延长时间,其实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骗自己有什么用呢。

    九月到考试这段时间是我复习最投入的时间了,众所周知越靠近考试的日子,其权重也越大,对于我个人而言十一月的一天比暑假一周还重要。后期复习主要还是节奏不能乱吧,我基本上数英每天各一份卷,即使是到考试也没做完英语卷(主要因为我做得晚了),我也并没有为了追求“刷完所有真题”而刻意挤出本该复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做完这些卷,当然了,有的人备考英语把真题卷刷了两三遍,效果好像挺好,只能说因人而异,此处仅是讲述我的经历,不是方法论。每天把各个时间段该做的事做了,晚上回宿舍的路上就会有一种充实感,并且不大可能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规划好的人而言,效果更好。(我甚至留了2017年数二卷,用来考试前一晚在宾馆做,以防到时不知该干嘛。)

    下面就讲一下各科的复习经历吧。

    数学

    无论什么考试,只要考数学,那么最重要的一场毫无疑问是数学了。数学复习占用了我一半的学习时间。我的进度基本上是

    1. 暑假前一轮复习,看一遍高数+线代(张宇带你学,也就是基础班);

    2. 暑假做张宇1000题高数部分,18讲视频;

    3. 9-10月中旬看李永乐线代(基础班、强化班)+做题,张宇强化班(还是叫冲刺班来着,反正用的是讲义,按知识点讲的)

    4. 10月中旬-考试做真题卷、八套卷、四套卷(八、四未做完)

    备考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笔记,因为要看的视频、书都挺多的,无论是做题时查阅、整理知识点还是进行二三轮复习,都是靠笔记来复习,尤其到最后,要看的就是笔记。我是一开始跟着视频和18讲知识点做笔记,后面不断增添修改,主要就是记录知识点和考试题型、套路。其实考研数学真的是纯套路,大多是“看到积分,立即用积分中值定理”各种“能不能用,用了再说”诸如此类的东西,所以考的好的肯定是熟练度高的人,据说有的人看试卷会有一种全都做过的感觉-_-||我跟的是张宇,他的风格就是喜欢讲本质,喜欢总结,视频少,不会在视频里带着学生做题,顶多重要知识点讲个例题。所以我自己做题比较多一点,有的人看汤家凤做可能有一种自己也做了一遍的感觉,所以刷题量会少一点,我感觉数学其实就是自己做,自己不亲手做的话,各种套路都是镜花水月,视频里行云流水,看的时候感觉很顺畅,自己真正做的时候第一步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想。题量是进阶的基础,只有先刷题,才能谈反思总结,看强化班冲刺班视频的时候才能有共鸣。

    对于老师选择,线代毫无疑问是李永乐了,只是我看他视频会打盹。张宇和汤家凤可以说是旗帜鲜明的两个人了,但我感觉不是大家说的那样一个剑走偏锋、一个注重基础,而是一个讲原理一个讲方法,但是基础部分还是看一遍汤家凤比较好。线代我当时先看了张宇线代九讲,结果真是一点用没有,后面还是要看李永乐,张宇线代九讲和1000题线代部分都不用看。我选择张宇纯粹是因为他讲话比较风趣,让我不会想睡觉,毕竟看书已经那么累了,再看一个类似于高中老师讲课的视频岂不是得睡着。看张宇的课结果就是每次视频看完知识点没记住什么,满脑子都是骚话。

    再说一下我复习数学时的一些想法吧。刷1000题的时候我把一些比较好的、典型的题目都做了各种标记,准备二刷啥的,结果自己怠倦根本没回头再做,白瞎了当时费心思做的标记。做真题、模拟题的时候我是严格按照标准时间做的,即8:30-11:30,中间不要上厕所(其实考试时自然而然就做到了,没必要训练自己,但是养成了九十点上厕所的习惯的话可能真的会出幺蛾子)答案按标准格式作答在A4纸上并保存好,草稿纸也尽量整洁一点,可以看到错题的思路,每份卷子得严格评分,认真看解析。真题的错题我刷了几次,多次做错的尤为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数学才考了107-_-||做题的时候一路做到底,感觉贼顺畅,根本没有别人说的那种经常卡顿的感觉,结果成绩出来一脸懵逼,也被数学拖后腿了高考就崩了一次现在还来。后来听说今年细节多,况且我刷真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抄错数字之类的错误,很苦恼但是改正不了,每次只能归咎于状态不好。

    唉,数学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做题时也是苦乐皆有。结果不如人意。

    英语

    英语最重要的无疑是单词了,试想一下,文章中的单词你都认识,且文章结构、句型又不复杂,岂不是美滋滋?考研英语正是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考研英语无论是英一还是英二都要比(江苏)高考简单,阅读理解没那么多套路,甚至有几年的题目相同题型的思路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不会出现很多人“文章一读就懂,题目一做就错”。最难的题目也就是考长难句,如果基础不是很好的话,老老实实划分一下句子结构也能做对,顺便说一下“唐迟长难句”口碑挺好,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推荐给大家。至于单词积累,我用的是扇贝APP,实际上也不怎么好用,最大缺点是单词书老旧,找不到合适的单词书,我一开始用这个纯粹是因为大二大三时老是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打卡,后来自己用习惯了也就不想换了,墨墨背单词APP我周围的人反响不错,大家可以比较使用一下,自己感觉好用就行,最重要的是得坚持,可以每天固定时间段打卡,我是每晚上床后11点多开始有助于睡眠。有的人可能会想着用实体书背单词,强烈不建议这样做,首先实体书单词位置固定,你很可能是根据位置记住了单词;其次旧词回顾、标记等操作不好实现,更不用说方便性了。单词书可以选择考研词汇、真题词汇、高频词汇这三本,真题词汇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即使不背其他的,能把这个背得滚瓜烂熟就足以应付考试,当然了,大家也没必要这样做,墨墨里面应该有这本,黄皮书真题卷也送这本(我买的没送-_-||)。我当初每天设置的词汇量是100个(其实大部分是旧词),由于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期感觉时间不够了设置了250个,就这样到考试了也没背完……对了,强烈不建议看朱伟强烈不建议看朱伟强烈不建议看朱伟,浪费时间且对于背单词没帮助,对于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用那么多方法,背就完事了,我到现在只能记得他加入了上海跑车俱乐部我怀疑他得了每节课不装逼就难受综合症,这段时间我在图书馆看到的20考研er,一半在看朱伟,真是一言难尽……应该都没怎么咨询过学长学姐吧。没办法,名气大,大家又不知道早期该怎么准备,我当初暑假了还看呢,还好我老是一边看一边玩手机<(ˉ^ˉ)>。其实我英语复习过程挺简单的:

    1. 单词从开始背到考试(中间偷懒了很多天);
    2. 黄皮书阅读差不多六级前开始做,每天一篇做到9、10月份(中间偷懒了很多天,没做完,保持熟练度就行);
    3. 英语一真题、英语二真题9、10月开始做到考试(英语二没做完);

    我中间也看了一些作文、阅读视频,不过都只看了一两节课,买了扇贝长难句30天课程,看了7天,都是感觉在时间上性价比不高就停下了。我做阅读时每次都计时,每篇控制在11分钟左右,做真题时完型填空+4篇阅读一小时左右,我个人对做阅读的看法是反思更重要,做十分钟,看答案+反思半小时。由于英语二真题卷是比较少的,所以考英二的都会把英一也做了,其他人都说做完英一再做英二感觉比较简单,我倒觉得都一样······反而习惯了英一的思维做英二错不少。不过英二最近几年是比较简单的,以后应该也一样。我中间空了几年没做,留了一份在宾馆做。新题型之前都不用练习,考试前一晚把英二的找几年练一下即可,因为这是最最最简单的题目,三五分钟搞定,而且有把握全对。翻译之前也没必要练习,我感觉没多大用,还费时间,考试的时候把句子雕琢一下,最起码让老师感觉到你遣词造句是刻意拿捏的,同比得分肯定高,实在不放心的可以考试前做两题翻译。作文部分我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准备,也就复习了差不多一周,看的“北大见山学长”卖的资料3+8模版不过我用的是同学分享的盗版资料,真的无脑强势,之前听说和我考一个专业的同学背了二十多篇模版着实让我惊了,然而 but however看这个资料的第一天我就有信心吊打他了,而且其时间回报比简直堪比金坷垃。作文字体的话也是强烈推荐衡水体,我快考试了才注意到这个,跟着帖子练了不到一周就上阵了,本来我对自己字体也是有点自信的,但是仔细权衡下还是觉得这个稳,对于原来字体不是很好看的同学来说更是毋须多言,练!需要注意的是衡水体版本也有很多,我用的这个【伪衡水英语字体教程】,实用技巧多,练起来容易,不用非得达到楼主的标准效果就已经很好了。最大的技巧应该就是拿尺子画3mm的虚线,我考试的时候拿铅笔每行都画了,等写完笔墨干了再擦。大家可以把这个帖子从头到尾看一下,楼主后面也讲了很多。

    “小写字母高度3mm,大写字母高度5mm,字母宽度2mm,字母间距0.8mm,单词间距3mm,饱满圆润,横也平行,竖也平行,底部压线,无勾无弯,清晰简洁,拿走不谢!”?

    英语我并没有花很长时间,结果挺好,82分算是小帮了我一把。?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即使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也不要花太长时间,每天四个小时什么的就算了。原因无他,性价比太低了,最后大家考得都差不多,考得好的和考得差的也拉开不了多少分(相对数学和专业课而言)。所以在我看来,只要稍稍努力一下,能坚持下去就不会在英语上吃亏。

    政治

    我政治准备得也比较晚,毕竟四门专业课,占用了我不少本应用来复习政治的时间(对,没错,一定是这样)。我暑假就买了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精讲精练看完马原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太多了啊……1000题也就没怎么做。直至10月下半旬买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花里胡哨的看一节做一节1000题,遇到不懂的把精讲精练当字典查,其实我一直纳闷风中劲草其实就是对《精讲精练》的精简(嘲讽书名)不算侵权么。视频的话我周围的人都看的徐涛,我时间不够就没看,不过我有不懂的地方问他们,他们基本上都会,所以这个还是应该看一下的,说起来子奇同学实在是帮了我不少啊。政治选择题部分需要自己总结一些知识点,多思考理解,即使最后实在理解不了,能把自己说服就行,没必要死磕想造反?。而且很多地方说法都是固定的,多做题就会有“题目这样问,必然是想考那个方面”这样的想法。

    简答题部分其实不用刷题,背肖8肖4就完全ok了,我一题都没做过,肖四也是直接背问题和答案,追求八九十的当我没说。肖秀荣牛逼!肖秀荣就是唯一的大佬!真主!蒋中挺之流就是臭鱼烂虾,也敢碰瓷我肖大佬由于时间关系,我肖八基本上没背,肖四背的还是一个公众号整理精简版的答案。但是,肖四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背得昏天黑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肖四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肖四出来后那几天,图书馆大厅全是背肖四的。没办法,谁叫人家能预测到原题呢。我记得当时前两三题,无论材料还是题目,和肖四几乎一模一样!想都不用想,直接默写。试想一下,背考试答案是什么样的感觉?后面的两三题合理组织一下肖四上的答案也基本上ok了。

    我政治花的时间也不多,客观题部分正常扣二十分左右,没办法,客观题考的就是知识点,毕竟投入时间少,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政治是唯一的投入时间越多,分数肯定越高的学科。也就是最后几周和大家一样玩命地背,最后考了72,也算高分了。只能说政治觉悟好?

    专业课

    南软的专业课着实吓走不少人……毕竟在普遍考一两门的大环境下,考四门听着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然而,很多人没想清楚的是,这四门和考一门的相比并不是1+1+1+1,而是0.5+0.3+0.1+0.1。操作系统花上两三周就足以掌握所有考点;计网大家基本上是不求甚解吧,想搞清楚确实挺繁琐的,所幸考试要求的水平并不高,整理好资料、熟练背诵也就能做完试卷上这部分题目了;数据结构,通常来讲这门课都是叫做“数据结构与算法”,而南大的考试内容仅仅是“数据结构”,我考试的时候根本没考算法,往后就不一定了,但算法要求不高肯定是主基调;至于软件工程……的确是挺难的,一本书涵盖了我们学校三门课程。各种设计模式、编程思想,如果不是实战巨佬的话只能靠自己慢慢理解了,实在理解不了的可以多看看博客。

    南大的推荐教材我只用了软工,其他三门用的是王道。其实王道的并不适合南软:数据结构太深了,我在数据结构上花了不少冤枉时间,很多算法都力求能手撸代码,算法题也做了很多;计网内容也挺繁杂的,我本着“先把书看一遍有个完整框架,有助于背诵重点时理解”的想法,硬着头皮看完了,真是如同看天书一般,到最后重点还是不理解、还是照样背;操作系统倒还好,王道的也不难,重点也就是PV操作、调度算法什么的,而且这些挺好理解的,能理解自然好学。

    我从暑假开始断断续续地看数据结构,看到了十月;开学开始看软工,看到了十一月下半旬;计网和操作系统大概是9-10月。十一月才开始做真题。其实南软专业课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即往年考研真题和本科期末考试试卷。不仅出题风格类似、考点大面积重合,甚至往年的考研真题都能再考一遍,今年有一题就是往年考过的,我看群里讨论过不下五次,每次都有人给出答案,我想着不可能再出一遍就没记,结果试卷上的问题一个字都没变……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五分题直接空在那没写,其他考生好像都挺高兴的。提到今年的试卷,我考完唯一的感觉就是”诡异“,软工两道10分大题往年都是改代码,结果今年考了两题画UML图,白瞎了我之前辛辛苦苦准备,明明是设计模式部分甚至是软工这本书的重难点,今年居然没考,只是浅尝辄止,白瞎了之前看了好多博客才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各种做笔记手撸代码。试卷上还有不少地方我之前看过但没怎么记,也是挺崩的。当时考完出来心态就崩了,还好是最后一门。(后来有人说80%是原题,心态又崩了一次……)现在想想,要是能把真题多刷几遍,能确保那些题目全会了,考试肯定高分。其实南软初试复试专业课都是信息战,资料掌握越全分数越高。至于资料的话我是和同学拼单买的研课堂的,好处就是省心,基本上不用再找资料了,坏处就是费钱。也有挺多人鄙视这个学长的,相当于高价卖开源项目。

    总结&Tips

    其实作为经验贴的话很多东西不该写,但我又想把它作为一个阶段的记录,所以大家看看即可,自行取舍吧。这也是我发在这里而不是王道论坛的原因。下面说一下回顾这一阶段后的感想吧:

    • 花冤枉钱很正常,别因为买了就非看/做不可,花冤枉时间更亏。
    • 别和别人比几轮几轮,贪图进度的人二轮了也不如踏实复习的人一轮效果好。
    • 每门考试前我都刻意安排了东西,防止到宾馆因不知道干嘛而影响状态(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吧)。
    • 慎独、效率至上。其实备考过程中我还是挺“浪”的,经常出去玩、吃饭。考完以后,室友也都说我学的时间真的挺少的。我自己回顾了一下大概就是因为有时间紧迫感吧,尤其是中后期,我感觉自己进度落下挺多,所以学习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学,效率挺高的。有的人虽然朝八晚十,其实只是在自欺欺人,有效学习时间折算下来连五小时都没到。尤其是把战线拉太长的话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 别呆在宿舍。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一定要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
    • 不要过分关注虚无缥缈的东西,本末倒置。我一个朋友因为老是思考自己的考研动机够不够支撑自己考完研,结果开始没多久就放弃了。动机或者理念能不能支撑自己走下去,随着自己学下去自然就能体会到了,干嘛老是主动纠结这个想当哲学家?。另一个朋友总是把考研藏着掖着,别人问他考什么学校也不肯说,因为他感觉说出来就会考不上,也是醉了=.=||。还有一个朋友之前就听说过考研的人精神紧张,所以情绪不稳定,所以备考时草木皆兵,不想让自己情绪有任何波动,结果把自己搞成了惊弓之鸟。其实这些东西顺其自然就好,比如心情差会导致学习状态不好、效率低,但是这个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发现的现象,而不是还没学习了,就主动想着“我今天心情不好,学习状态肯定差”并纠结于此,这就是本末倒置。
    • 不要自我感动,别矫情。

    报考南软MSE的童鞋,想看正宗的经验贴的话可以去王道论坛和南软爱码士,无论是看经验、找资料都很方便。不过经验这种东西看多了反而迷茫,更何况它具有很强的个人性,所以建议大家看个大概就好。

    复试

    今年的复试真的让我五味杂陈,考完甚至怀疑自己会被刷,并且南软出名单是真的慢,无疑延长了我煎熬的时间。今年公布初试成绩的时间好像比去年晚,所以复试时间好像也往后延了,18号资格审查,19、20号抽一个下午面试,21号笔试+机试。复试准备时间是很充足的,大家在初试前完全没必要想着怎么准备复试。寒假出成绩,我从开学才开始准备,期间还出去玩了不少次,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晚我在汗蒸馆,同学告诉我他那个和我考一个专业的室友每天都在图书馆……准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数据库上,还有就是刷刷leetcode题目,算法、数据库都刷,因为我看的王珊的数据库太基础了,不能应付笔试,考试的SQL题是要用到具体的数据库的函数的,比如MySQL的limit函数。考试前一两周会给机试样题,用的是慕测平台,环境也都和正式考试一模一样,今年的真题和样题极其相似,不仅都是工程题+算法题,而且考的具体内容都差不多,因此样题要研究透。

    18号上午资格审查的时候抽签决定自己面试时间和组别,总共三组同时面,按两天的上下午分为四场。我抽到的是20号下午场,导致我18号下午、19号一天、20号上午都没心思准备笔试,全在关注QQ群,看看问了哪些问题,然后找资料、做准备,早面试完的人自然可以全力以赴准备笔试了。虽然我比别人多了很多时间准备面试,我的专面还是崩了。因为今年专面的形式、问题真是五花八门,首先不同组的老师风格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的老师,前后两个人的面试内容也可能天差地别,所以运气真的很重要。我把前几场问过的题目都整理了一遍,包括离散数学、编译原理、机器学习、数据库等等内容,然而还是问得我一脸懵逼,之前整理的也没问,问的东西答出来的也不多,还是自己专业实力不够强,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英语面也是出乎我意料,我前面两个人进去都是自我介绍,我进去直接问我学校,这就罢了,我以为接下来会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前几场问的一些专业问题,结果从头到尾都在让我介绍学校,我本来想说一下面积的,结果讲一半忘了到底多大,只能说真的非常非常大,然后问我学校Nickname,一时紧张没想出来,还是他告诉我“男宫城”,然后让我介绍一下图书馆,还说自己“在那个图书馆呆过几年”,感觉这铁定是校友啊,最后问我最喜欢的专业课,我说Java(只能想起来这个了),又问了我Java和C最大的区别就结束了。感觉英语面挺奇妙的,虽然我稿子一句话都没用上,但自己口语水平说得过去,能正常交流,所以和那些读文章问问题的人比起来又是幸运多了。

    数据库考得感觉也不怎么样,最后40分的论述题只剩20分钟了,每题就写了一行,之前还觉得三小时考试时间太长了……SQL题也是比较复杂的查询,我只能根据自己理解写下去了。很多人都把出卷老师的PPT、本科出的试卷研究透了,据他们说这个试卷上80%是原题,要么在PPT上,要么本科期末卷出过,唉,我之前都没研究这些东西,考试的时候还想着大家肯定和我差不多,要难一起难,结果考完出来群里全是说做过的━┳━ ━┳━

    机试的三个小时感觉也不顺畅。同考场有一个土著大佬一小时就交卷走人了,我花了一个半小时第一题还有好几个测试用例没过,只能先放下做第二题了。算法题感觉比预期要难一点,可能也因为考试时比较紧张吧,我做到最后也有几个没过,不过自己总体思路是对的,有的地方不严谨导致个别的用例就过不了,本来还想着能有时间回头做第一题的,又是我想多了。最后三十个用例过了19个,本来感觉挺差的,一打听别的人做的更差,很多十个左右的,还有两三个的。还有不少人“面向用例编程”,直接根据输入IF然后SYSTEM.OUT,也是服气,最后还算分了。

    考完的那个傍晚狂风大作,阴冷晦涩的天气倒是挺符合我心境,看着这个校园感觉自己就是个过客。心里也挺不甘的,因为我扪心自问的话,复试并没有尽吾志而不悔,所以如果被刷了会挺自责的,又有一丝终于结束的怅然,?站在风中不知该往何处。


    说是假期开始写这篇杂感,实际上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的,难免有点不知所言了。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