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你竟然3D打印了一个保存图标!——3.5英寸软盘还在发挥余热

    栏目:行业资讯 时间:2019-10-30 10:38

      最近,据美国国防新闻网站C4ISRNET称,美国空军正在用“高度安全的固态数字存储解决方案”代替其用于管理国家核武库的软盘——就是孩子认为这是一种“保存标志”的那种。
      一片3.5英寸1.44MB的软盘(Floppy Disk)能装下什么?一张不算大的手机壁纸,半部《鹿鼎记》,或者是三分之一首普通音质的《说好不哭》。
      在游戏容量动辄就能达到几十上百G的今天,回首软盘盛极一时的那个年代,一切好像都变得遥远而虚幻。它是个人计算机上最早的可移介质,从1971年到1996年,从第一张到50多亿张,软盘一度成为“保存”的代名词。
      尽管技术的更替最终让软盘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但视野之外,软盘其实依旧在特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14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的知名美国电视节目《60分钟》披露,在美国空军的战略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SACCS)中,担负起通讯功能的电脑其实是1976年推出的IBM Series/1——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使用比起3.5英寸软盘更为古老的8英寸软盘来读取机密文件。
      很难想象,这个管控着洲际弹道导弹、核轰炸机,主要用于向核武部队传输紧急行动讯息以及发射武器指令的军事系统竟然一直在用软盘输送信息。
      据美国军方当时的回应来看,软盘和相关科学技术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他们希望在操作这种关键武器时能确保最高的可靠性与效能。这套通讯系统不接入因特网,没有IP地址,几乎不可能被黑客攻击。因此,即使“旧”了点,他们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它。
      针对美国核武部队还在使用上世纪的软盘这件事,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瓦莱丽·亨德森表示:“这套系统之所以仍在使用,简而言之,是因为它还能用。”
      相较于美国,日本的“怀旧情结”更重。根据日经社上个月的报道,在日本,不仅是中小制造业,甚至连汽车领域的大企业都在找电脑维修店给老旧电脑续命,这其中就包含有30年前配备着5.25英寸软盘的电脑。
      正如之前所说,价格不菲的生产设备使用寿命不短,动辄上千万日元的更新费用往往会让企业望而却步。生产设备不更新,与其配套的电脑自然也不敢随便更新。于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了日本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更新硬件的速度可能要快上一些,但大概也没快上多少。直到2015年,挪威的医生们还是每个月都会从挪威卫生局收到一片3.5英寸软盘。
      为了避免泄露病患信息,也为了节省开支,挪威政府最终选择了容量小但够用的软盘。事实上,直到2016年,挪威政府才逐渐开始停发软盘,强制医生们使用电子患者记事系统。挪威的医生们也终于就此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不少人可能知道,大多数飞机都在使用软盘装载数据库,导航数据库文件也只能通过软驱装载到飞机的机载导航数据库中。
      今年7月, Linux做出了不再继续支持软驱的决定。
      在这次Linux 内核的提交当中,Linux内核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将软驱标记为“孤儿”。这个“孤儿”和我们有时会在竞技游戏中遇到的那种不同,它指的是目前没有开发人员能够或愿意支持这部分代码。如果没有其他人出现继续维护、开发它,那“孤儿”模块最终就可能会被弃用并删除。
      简单来说,就是如今没什么人用软盘了,所以读取软盘的软驱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回到二十多年前Linux还装载在软盘上的那个时代,似乎很难想象有一天它连软驱都不再支持了。就像今天的我们回头望去,同样很难想象在当初的动画片中,只需要一片软盘就可以毁灭世界。
      科技浪潮翻涌之间,软盘最终也没能成为大魔王或是救世主,它只是捧着保温杯,一点一点,让出了身后的舞台。